焦点娱乐
关于焦点娱乐
你的位置:焦点娱乐 > 关于焦点娱乐 > 当年八国联军那么强大, 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将清朝彻底消灭?

当年八国联军那么强大, 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将清朝彻底消灭?

2024-08-11 17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69

八国联军无疑是当时实力最雄厚的军事力量,面对衰落的清王朝军队节节败退。然而,尽管占据上风,八国联军最终还是没有将清朝彻底消灭。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

一、权力的游戏:列强角力清朝

十九世纪末,西方列强正处于全球扩张的高峰时期。他们野心勃勃,视中国这块肥肉为最佳目标。只不过,谁也不愿独吞这块大蛋糕,于是便在征服中国的路上相互角力较劲起来。

1900年,伊利里教案和谭嗣同事件引发义和团运动,西方教会遭到严重破坏,震惊了整个基督教世界。面对来自中国的威胁,当时正值鼎盛的八国联军应运而生,打着援救在华同胞的旗号,开赴中华。然而,各国在表面团结一致的同时,暗地里却暗流涌动,每个人都在盘算着如何从这次远征中捞取最大利益。

当时,俄国占领东北,英国控制香港和长江口岸,法国主宰广东、广西、云南一带,德国则据有山东胶州湾......每个国家都在中国这块大蛋糕上勘画着自己的疆土版图。八国联军成员普遍担心,如果任何一个国家赶超其他国家,未来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。因此,大家在共同打击义和团的同时,也在暗中较量和制约彼此,生怕有人独吞这块肥肉。

此消彼长,谁也不愿意出现一枝独秀。这就像是一场博弈游戏,各方在交锋中暗暗较量,你来我往,勾心斗角。最终,八国联军虽取得胜利,却无人敢贸然吞并整个中国,都在为此止步,留下了余地。那个时代,中国就这样成了列强们角力的舞台,八国联军成了这场权力游戏中的一股重要力量。

二、内忧外患:清朝内乱频仍

八国联军虽然武力强横,但同一时期的清朝内部也正陷入动荡的境地。一方面,满清王朝正值临终之年,已经露出颓势;另一方面,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更是让清王朝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。

当时,清朝皇太后慈禧虽已高龄,但对权力依旧无法割舍。她不顾朝野反对,罔顾国家大计,独断专行,将变法维新的改革运动生生扼杀。这其中,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备受打击,被迫流亡海外。而支持变法的光绪帝在发布《戊戌六月二十八日诏书》后更是被软禁,失去了实权。

就在这内忧积重的关键时刻,义和团运动爆发了。义和团虽由民间武装组成,却遭到了军阀和农民等不同阶层的广泛拥护,甚至取得过短暂的胜利。这无疑给满清王朝雪上加霜,也让外籍教会和商馆遭到严重破坏。

面对内忧外患的两难困境,清朝上上下下一片困惑。援手无门,唯有严惩起义者以维持统治。可就在此时,八国联军开进宫城,慈禧只能弃都出逃。皇宫沦陷,权威荡然无存,一切防御行将崩溃。

另一方面,虽然订立了不平等条约,但清朝百年来一直在推行新式武器使用和军队编制的改革。只可惜,农民起义和西方列强的入侵,让这项改革的步伐不得不止步。甲午之役的惨败让李鸿章等人痛定思痛,深知只有革新才是前路。于是,清廷倾全力于军事现代化,结果不仅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,也令亲贵勋镇和官僚阶级内耗严重,最终导致军改陷入困境。

面对八国联军的铁蹄铁骑,清朝无疑是内忧外患、喘息万分。内部改革艰难,农民起义不止,西方列强又步步逼近,曾经的雄主终究还是难逃落魄的命运啊。

三、洋枪队伍:八国联军武力失衡

面对动荡的清朝,八国联军无疑占据了绝对的军事优势。虽然人数稀少,但他们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,指挥官更是久经沙场,战术运用老到精深。

当时,八国联军成员国家中,英国、德国、法国等都是著名的军事强国。他们的军队装备精良,炮火凶猛,给予清军极大压力。其中,德国军队使用的克虏伯火枪就是一种性能卓越的步枪,射程远、精度高,让它们在作战中占据了很大优势。

此外,英国、法国等国更是派出了大批老兵前来征战,这些人多为久经沙场的老军人,在非洲、中东等地区已经建立过不少战功。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攻防策略,号召有方,指挥井然有序,给予清军极大威胁。

记载显示,当时八国联军中最多的便是日本军队。日本自从明治维新后,就全面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武器和作战理论。他们装备精良,身手矫健,更擅长伏击战,是当时联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。

相比之下,清朝虽然在甲午战争失利后也积极引进新式武器,但由于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意见不合,改革一拖再拖。此外,当时的清军官佐大多出身世袭,经受训练有限,对新式武器的使用掌握也十分生疏。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,多数官兵感到束手无策。

不仅如此,八国联军在开赴华北途中,更是得到了不少当地将领的帮助,给了他们极大便利。比如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,就在联军抵达天津后为其提供了大量军火,还指挥大军为联军开路、扫清障碍。

种种原因造成了八国联军与清军之间的彻底失衡。火力上的压倒性优势,以及一些当地官员的通力合作,让八国联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。虽然清军总兵力曾达80余万,但面对武器先进、作战老到的八国联军,终究还是节节败退,不攻自破。

四、利益的天平:联军不愿彻底扫清

尽管八国联军在军事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,但他们最终也没有将清朝彻底扫除,背后原因实则源于各国的利益权衡。

自19世纪中叶开始,西方列强就开始在中国这块大肥疆上角力较量。英国占领香港,法国掌控广东等沿海地区,德国则将山东租借地作为自己在远东的战略支点......一旦彻底消灭清朝,他们从中获得的利益也将无从保证。

因此,尽管八国联军在1900年攻占北京后,多次逼迫慈禧太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,但始终没有将清朝从根本上推翻。一旦彻底铲除了清朝政权,势必会引发激烈的内战,使得整个中国陷入长期的混乱。届时,八国联军在华利益自然也将受到极大威胁。

更重要的是,八国联军成员国内部从未就如何瓜分中国达成一致。英国怀疑法德在远东的野心,与俄国之间也有着居于上风的较量。如果清朝就此被推翻,新政权的确立无疑将引发列强之间新一轮的角逐,届时更可能演变为全面战争,从而威胁到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。

因此,尽管双方在军事实力上存在巨大差距,但八国联军最终还是选择了手下留情。他们只是惩罚性的进攻清朝,没有彻底消灭它,而是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其合法统治地位。这既符合联军内部的利益,也避免了可能引发的混乱局面,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在华利益的持续输送做了准备。

毕竟,一旦将清朝彻底扫除,中国这块大蛋糕也将无主可守。届时,各国之间新一轮的瓜分与角逐无疑将更加激烈,最终只会让所有人的利益受损。因此,对联军来说,保留合法政权无疑更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利益诉求。

五、蛀虫在伺:满清将亡不远矣

虽然八国联军暂时未能彻底推翻清朝,但它已无力回天,注定将在不久后被彻底扫除。那场战火无疑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的催化剂,更是预示着清王朝覆亡的序曲。

尽管清朝勉强维系着统治,但内忧外患已让其名存实亡。战火过后,清廷不得不拿出重金赔付八国联军,缴纳了高达6.5亿两白银的赔款,加之战争期间的损失,几乎已是财政枯竭。清王朝陷入了空前的财政危机,仅靠捐纳税收已难以为继,只能不断发行公债。

此外,八国联军的进犯更是重创了清朝军队。前线大批将士阵亡,后方更是愤怒的农民不断抗捐杂税。战火使清军元气大伤,弹尽粮绝,根基日渐土崩瓦解。就连北洋水师都在战火中损失惨重,舰队所剩无几。

更重要的是,这场战争无疑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。满人统治阶级的专制权威已不复存在,而效忠皇权的基础也因此土崩瓦解。不久之后,辛亥革命的爆发更是给予其致命一击。短短数月,清王朝便宣告覆亡,将近三百年的统治就此终结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1900年八国联军的进犯堪称是导致清朝垮台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它加速了清王朝内忧外患的局面恶化,疲弊的国力无以为继,统治阶级也彻底失去民心。满清王朝就这样在战火之中走向了终点,注定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。

一切迹象都显示,不远的将来,新的民国将重新开启崭新的历史篇章。作为过去三百年中国统治者的清王朝也将成为过去式,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召唤。虽然八国联军的罪行难辞其咎,但他们的到来却成为了带领中国走向新纪元的导火索。



Powered by 焦点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