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点娱乐
最新动态
你的位置:焦点娱乐 > 最新动态 > 长征中最后的难关, 一旦攻不下则革命失败, 主席下令: 三天攻下

长征中最后的难关, 一旦攻不下则革命失败, 主席下令: 三天攻下

2024-08-11 17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14

1335年9月12日,红一方面军主力历经了爬雪山、过草地,历经了一场悲壮史诗般的长征,终于胜利在望——队伍抵达了甘南与川北交界处,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就在不远的前方,再坚持一下,战士们就可以抵达陕北,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。

想想到达陕北后,有衣食补给,有热烈相迎的秧歌锣鼓,战士们都格外振奋。然而他们还不能懈怠,因为再北上就是敌军占据地理优势的腊子口,那里是通往革命根据地的通道。

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达拉山下,是一条长百米、宽30多米的关隘,周围群山耸立,峡口陡峭如刀劈斧砍,腊子河从峡口奔流而出,河上唯有一座木桥将两山连接。这样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。

9月14日,红四团团长黄开湘(又名王开湘)和政委杨成武率部抵达白龙江边的莫牙寺休整。次日黄昏,师部通讯员送来了毛主席的指示:“3天之内夺取天险腊子口,扫除前进途中拦阻之敌。”

黄开湘和杨成武马上摊开地图研究方案。二人分析如下:腊子口凶险,势必有一场恶仗,如若绕路,有三个方向。

向南不可取,等于要重新过一遍草地、雪山。

向西则出青海,绕路太原,队伍补给跟不上。

向东进四川,倒是可以取道汉中,但等于直接进了国军胡宗南所部的口袋。

二人马上决定,眼下局势只容进不容退,按照毛主席的指示,他们必须三天之内拿下腊子口,否则不仅红四团委矣,中央红军的全部革命历程都可能前功尽弃。

从莫牙寺到腊子口有200多公里,黄开湘命令队伍停止休息,即刻出发,并派1营为先头部队。

关心这支队伍的,不仅有在陕北的毛主席,更有在成都的蒋介石。当他得到情报,腊子口附近发现“红军不足万人,没有后续部队”时,顿时火冒三丈。

这不足万人的队伍出现在腊子口,意味着蒋介石将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落空了。

蒋介石即刻向驻守腊子口的国军第14师,和红军有可能经过的各县国军驻军都下发了“赏格令”。

于是在红四团向腊子口疾行的时候,国军第14师师长鲁大昌也派出了两个营的兵力向腊子口增援。

腊子口关隘,位于国军14师1旅6团的防区,团长朱显荣没把蒋介石的“赏格令”当回事,认为有腊子口天险的天然屏障,刚出了草地、困饿交加的“共匪”,没有能力攻破,更不必大材小用出动他一个团的兵力。

于是朱显荣没有到腊子口布防,而是在距离腊子口20里的康多镇,和康多西南的刀扎山和黑乍山上共驻扎了4个营。

红四团先头部队1营到达此地,一鼓作气,将敌军4个营的驻军消灭,为红四团扫清了通往腊子口的道路。

但1营往腊子口前进时,却遇到了鲁大昌派来的援兵——国军14师1旅旅长梁应奎所部。

黄开湘和杨成武在后方听到枪声,赶忙策马疾行。当红四团主力抵达腊子口时,1营已经和梁应奎所部打得不可开交,也产生了很大伤亡。

黄开湘观察地形,马上判断出,要攻下腊子口,必须抢夺两山之间的木桥。

但木桥最难攻克,据俘虏说,桥东边的悬崖上有多处碉堡,敌军有1个机枪排在上面防守,4挺重机枪对下方的红四团虎视眈眈。而碉堡下又有牢固工事,工事外还有敌军2个营的兵力。

黄开湘和杨成武在战场上召开紧急作战会议,终于发现了敌军的两个弱点:

碉堡没有顶盖。

腊子口敌军都死守正面,侧面交给了天险地势、没有火力点。

黄、杨二人决定,从侧面峭壁攻上去,自上而下打碉堡。但从山脚到碉堡顶端的悬崖峭壁足有七八十米高,石壁陡峭得几乎与地面垂直,石壁上零星长着几个古树。

黄、杨两位团领导带着营、连干部到栈道旁的树林里研究方案,重点在于怎么上山崖。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,一个十六七岁的小战士喊了一声:“我能爬上去!”这个战士外号叫云贵川,家乡山多,常攀陡壁。

在战友们的掩护下,云贵川打着赤脚、手拿长杆开始攀爬。长杆的一头带有铁钩,云贵川每次都能将铁钩插到树干、石缝里,每次都手抓长杆脚蹬岩壁。

很快,云贵川爬到了崖顶,把战士们绑腿带连成的绳索系在大石头上,然后轻松地原路下来,战士们把身手敏捷的云贵川好一通夸。

下一步,需要翻山迂回和正面硬攻同时展开。正面硬攻以2营6连,黄开湘亲自带领2营1、2两个连打迂回。

黄昏时分,黄开湘带着迂回部队渡河,河水湍急,到夜幕将领战士们才全部过去。过河之后,还是云贵川打头阵,上崖后将绳索抛下来,战士们趁着夜色安全到达制高点。

黄开湘带着20名突击队员,冒着碉堡里敌军重机枪的火力,发起了一次次攻击,但都未成功。

战斗到凌晨,杨成武决定组织敢死队,轮番进攻,三支敢死队分路前进,得到命令后一起攻击木桥。

敌人的火力猛攻桥下的敢死队员,其他战士趁机冲进了桥头工事。危难之际,天空被红色信号弹照亮,那是黄开湘的总攻号角,他已率突击队员用手榴弹拿下了上方的碉堡和工事。

下方,6连的战士们用轻重机枪扫清了桥边炮楼里的敌军,强占了木桥。至天亮,腊子口已被拿下,我军两个营向岷县方向乘胜追击。

那是1935年9月17日的清晨,红军的旗帜飘扬在腊子口的峭壁上。腊子口战役,是红军长征中少见的硬仗之一,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。红四军的每一位战士都誓死突破腊子口,人人争当敢死队,为了攀爬绝壁,人人建言献策,正因为团结的力量,我军在兵力、地势都处于弱势的情况下,才能取得胜利。

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知道,腊子口拿不下,红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。

写在最后:

勇于攀岩的小战士云贵川,在腊子口战役中壮烈牺牲,年仅17岁。人们只知道他是苗族人,外号云贵川,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。

参考文献:

吴笛主编 《长征:1934-1936》



Powered by 焦点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